鋰電池冷知識,你知多少?
發布日期:2020-11-14 作者:Tech-IN 點擊:
說起鋰電池,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是頒給了三位“鋰電池之父”。諾獎官網還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確實,我們幾乎是生活在一個“可充電的世界”。不過關于鋰電池,還有一些較冷門的知識。
1.手機最后1%的電量為什么會很耐用?
這個很簡單,因為剩余電量很難估計。且溫度、充電習慣等都對電池有影響,甚至不同批次的電池之間都無法保證良好的一致性。工程師掉光了頭發也沒給出個準確的衡量標準,于是為了保留足夠的緩沖期,產品和UI決定盡早告訴用戶該充電了。這就給人造成錯覺:剩余的1%電量很耐用。
2.手機電量低于20%為什么會提醒充電?
為了讓電池好好工作,工程師們給它配了個保姆:電池管理系統(BMS)。BMS通過一個芯片預測電壓規律來推算出電池的剩余電量。手機剩余20%電量時提示,恰恰是電池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如果在20%左右電量時充電,可以有效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如果低于20%仍繼續使用,就會使電池的化學活性下降、縮短電池壽命。低于5%電量繼續使用,可能會造成電池過度放電、電池內部電壓過低,導致手機無法開機和充電。
3.手機電池為什么會越來越不耐用?
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就是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穿梭,來儲存以及釋放電量的,簡稱“ 搖椅 ”電池。
一般來說,循環充電300-500次之后(電池從0%充電到100%,再從100%放電到0%的完整過程),鋰電池的電池容量會下降到最初的80%左右。也就是說,電池壽命開始下降。當然會覺得手機電池越來越不耐用了。
4.現在的手機為什么都采用不可拆卸電池?
最直接的原因:手機電池不耐用的時候,不可拆卸的電池會讓你更加傾向于換新機。另一方面,不可拆卸的電池還有幾個不可忽視的優勢。
手機廠商利潤最大化:做成不可拆卸電池,手機廠商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額外贈送一塊電池,很大地節約了成本。而且,因為用戶很難自行拆卸,電池壞了只能維修,這過程中產生的額外費用,其實能給手機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
減少故障率:以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經常拆裝,觸點很容易接觸不良造成各種故障。不可拆卸式電池的出現有效改善了這種情況。用戶不自己更換電池,就減少了自行購買非正規電池的問題,也降低了因電池不匹配導致手機故障的可能性。
防塵防水效果更好:采用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手機后殼基本都是用專業膠水固定,可以讓后蓋更嚴密,這樣有利于更好的防塵防水,延長了手機的使用壽命。
讓手機外觀更輕薄化:采用不可拆卸電池可以讓內部空間利用更緊密,電池和主板貼合度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手機厚度,使手機更輕薄更美觀。
5.為什么充電寶可以登機,卻不能托運?
民航局解釋,如果將充電寶放入行李托運,行李在狹小貨倉內容易受到擠壓碰撞,或者與行李中鑰匙等金屬物件接觸導致短路,這些情況都可能引發自燃,十分危險。而飛機在高空飛行時,行李艙無人值守,降落之前誰也進不去,一旦著火,危害可以說是毀滅級的了。
6.有些充電寶為什么要按一下開關才能充電?
這里涉及到一個“自動負載識別功能”的問題。有些廠商為了縮減這部分成本,出廠的移動電源的電流輸出口不具備這個功能,就需要手動喚醒。也有個別廠家的移動電源支持即插即充,比如:小米和綠聯都有推出自帶負載識別功能的移動電源。有人會誤解這種自動識別會在沒使用的時候耗電,其實并沒有,因為只有當手機插入后才會自動識別。而他們的開關作用只是用來檢查移動電源剩余電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