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廝殺”?全球第二大動力電池市場爭奪將爆發
發布日期:2019-02-25 作者: 點擊:
導讀: 隨著更多歐洲車企巨頭加入電動化領域,未來歐洲動力電池市場前景也極為廣闊。面對這一極具誘惑的新興市場,全球動力電池巨頭們也開啟了在中國市場之外的新一輪“廝殺”。
后知后覺的歐洲本土化企業
盡管歐洲在傳統內燃機汽車領域有著絕對優勢,掌握著所有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但是生產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卻被亞洲廠商主導。為擺脫對亞洲動力電池廠商的依賴,扶持歐洲本土化的動力電池企業發展已經從之前的呼聲轉變為實際行動。
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 Peter Altmaier )曾于2018年11月表示,德國政府計劃在2021年之前投資10億歐元(約合11.3億美元)用于支持德國動力電池生產。德國旨在到2030年,使德國以及整個歐洲的電池產量提升到全球總產量的30%。
法國政府官員也表示,該國將在未來五年投資7億歐元(約合7.9億美元)支持推進歐洲電動車電池行業,減少歐洲汽車制造商對亞洲競爭對手的依賴。
瑞典的Northvolt與西門子、ABB集團和斯堪尼亞共同投入40億歐元(約合45.3億美元)建立了一座動力電池工廠,計劃到2023年動力電池年產能達到32GWh;德國財團法蘭克福TerraE控股公司聯合17家公司和研究機構組建了一個聯盟,計劃興建兩座動力電池工廠,計劃到2028年這兩家工廠的年產能達到34GWh;瑞士Blackstone表示,將投資2億歐元(約合2.3億美元)在德國圖林根州的埃爾福特(Erfurt)建設一座大型動力電池工廠,該工廠一期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滿足10萬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電池配套需求,后續各階段的產能擴充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此外,戴姆勒、寶馬、大眾等車企也都有意發展它們的動力電池業務,考慮到亞洲電池生產商在當前主流三元鋰電池的成本和技術上已取得很大競爭優勢,它們計劃直接投資參與研發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公司,如固態電池技術,實現另一種形式的“彎道超車”。
現階段,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全球動力電池的主戰場,隨著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囊括了全球主要車企巨頭的歐洲,無疑將會吸引來自亞洲及本土動力電池企業的激烈酣戰。值得關注的是,與中國市場不同,沒有“真金白銀”補貼保護的歐洲車企,在動力電池采購上將更趨向產品品質、成本、技術及售后等綜合實力更強的企業,也將檢驗到底哪些企業真正具備國際一流水平。
作者: 方傾燃